联系人: 李小姐
QQ: 942767783
电话(传真): 028-61035768
联系电话:18980828393
邮箱:cdzhtwhysp@126.com
地址:成都市益州大道南段益州国际写字楼588号21层
记著名画家曾思德(无禅)北上艺事 |
2014-12-15 浏览 3014 次 |
厚积薄发 独树一帜 ---- 记著名画家曾思德(无禅)北 上 艺 事 王 茜 撰稿 2008年6月7日,应中南海、天安门管理局、军委八一大楼、中央军委办公厅三座门接待处、中央军委办公厅北戴河办事处、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北京京西宾馆等单位邀请,成都著名画家曾思德先生赶赴北京挥毫泼墨。 按照邀请方的安排,曾思德先生首站前往中央军委办公厅北戴河办事处。军委北戴河办事处位于北戴河区海滨东南端的金山嘴半岛。金山嘴是联峰山余脉的夹角,一峰入海,三面临波,形似鸟嘴,故而得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演义过多少可歌可泣的历史壮举。三国时期曹操曾率兵北伐乌桓,取道渤海之滨,登临碣石,赋下了《观沧海》的千古绝篇;汉武帝东巡观海,到碣石筑汉武台,并在此用兵攻朝鲜卫乐王朝,把北戴河金山嘴作为屯粮城;隋唐时期,这里是抵御关外突厥、契丹的战略要地;唐玄宗派史思明统平州太守,兼统卢龙军使。元朝忽必烈将中书省平滦路设在此地,后改为永平府。明朝曾在此设立盐署......一九六八年中央军委在此建立了北戴河办事处。成为军委首长、老首长的长期避暑和办公的地方。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断修整和建设,这里已形成了“山、水、林、岸、花”为主题的园林风景线。 景色宜人,空气清馨的金山嘴给曾思德先生的创作带来了层出不穷的灵感。先生每日徜徉在自然瑰丽风光之中,用镜头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形态,无论迅疾飞掠的喜鹊,汹涌澎湃的海涛,抑或展臂捕虫的螳螂,气韵十足的古柏苍枝,都不断点燃了先生的创作灵感。结合历史及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先生创作了山水画《金山远眺图》。作品为纸本,水墨,高120cm,长245cm。描绘的是晨辉下形似金山嘴的一礁崖入海,古老而悠久的长城再现。苍松傲立,海天一色,浩淼烟波的胜景。呈现出祖国山河雄阔壮丽,表达了自然生命永恒不息之意。整个画面苍劲古朴,笔墨纵逸豪放,雄健磅礴。笔法秀润飘逸、用色淡雅脱俗。雄秀苍茫的画面,变化无穷,气象万千。画面曦光普照中,崖石巍峨毓秀,苍松挺拔郁勃,云海苍茫悠远,处处显示出先生神摄造化的笔力和胸罗天地的气概,给人以豪迈雄阔之感。有“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的艺术效果。在画中,先生即兴挥毫书下了 “高崖伫立,海疆无垠,点染翰墨晨曦喷薄天界净,老松古墙,红楼亭榭,舰影浮碧浪,山河壮丽极。乘风踏浪思绪烈,姜女多情泣声绝,汉武秦皇踪迹历历。千古龙头入海依旧,水蚀痕深,苍桑岁月。博金山黛云,叠浪足下,涛声拍岸,银珠卷起万堆雪,激我高情挥毫急” 的款跋。曾思德先生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每每作画,均现场即兴赋诗题跋,让图、文、意、景均得以充分完美的表达,让每一位欣赏者都能体会其景,感受其意。可谓“观画而临景,观景而悟文,观文而领意,观意而觉心”,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美不胜收。随后,先生又即兴创作了“梅兰竹菊”水墨四条屏,作品为纸本,高180cm,长72cm。纵观画面,笔墨俊逸,清雅洒脱,摒弃华艳,唯取真淳,真实地再现了“四君子”高尚的志节情操。现《金山远眺图》和“梅兰竹菊”四条屏均已被中央军委办公厅北戴河办事处收藏。 6月 20 日,曾思德先生离开了山海壮丽、景色宜人的滨海城市秦皇岛,前往中央军委办公厅三座门接待处。三座门门营院南临故宫,东毗景山,西接北海,北倚地安门。位居北京城区中心地带,自建成之日起,即成为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组织开展公务活动和国防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此主持重要会议,多位人民解放军元帅和高级将领曾在这里办公或参加活动,1979年--2000年,这里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所在地,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曾在这里主持和参加军队的重要会议。 曾思德先生在三座门创作的首幅挥毫作品为白梅《清香溢远》,作品为纸本,高98cm,长275cm。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梅花也是古今文人墨客最为钟爱和吟咏的花卉之一,其冰肌玉洁、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曾思德先生在探索古今画梅大师技法中,特别是受其老师,中国著名梅兰大师邓奂彰先生的影响,在创作上更加强化构图,用洗练的笔墨表现了梅的自然淳朴之美,开辟了自己的画梅艺术天地,形成了具有自己画风而又自然悠远,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作品《清香溢远》,枝干坚劲,杂而不乱,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梅花的风姿,极富有生活气息。整个构图清馨淡雅,意境悠远。古茂苍劲,幽静空灵。淡月清辉下的白梅枝繁花茂,横曳斜出,笔墨老道。经着色后的白梅,质感更为强烈,片片花瓣仿佛呼之欲出。在画中,先生题诗曰:凌风傲雪风骨高,冲天虬枝气宇昂。寒去春回颜色好,矗立九原自显彰。《清香溢远》把梅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完美的诠释,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在三座门,曾思德先生创作的作品为水墨雪竹《劲节凌云》,作品为纸本,高120cm,长370cm。 “四君子”之一的竹,其"清姿瘦节,虚心凌云"的精神。自古至今都是骚人墨客喻为谦谦君子的风范。先生研习了李衔、吴镇、柯九思、明夏昺、清归庄、诸升、石涛、郑板桥、吴昌硕等历代大家的竹画墨迹,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尤以独创的手法多变,意境清寒幽远之霜竹称著。《劲节凌云》删繁就简,左右呼应,阴阳虚实分明,多而不乱,少而不疏,浓淡疏密,墨色淋漓,天趣横溢,神理俱足。画面中,葱茏的雪竹拔地而起,奇石相伴,溪水傍流,间有新笋破土而出,一派生机。同时补白诗文:雪里修篁意气昂,一枝一叶费思量,腾身青云心若许,凌霄高处更堪当。竹之操守亮洁高风,雪霜凌冽不改其节,雨打风吹不弯其腰,矗立处具昂宵之态,凌云处有虚怀之德,直直然君子风范存焉。整个画面笔法劲健,线条锋锐有力,浓淡相宜,笔墨精巧,顿挫抑扬,生意盎然。细观可见矗立的竹竿上,依稀可辨的嫩叶又显现出新竹的娇影,不由使人对先生在生活中细腻观察和对竹韵的精微刻画而发出由衷的感叹。诗画珠联璧合,表现出清雅高古的韵味,竹之精、气、神、韵表现无遗。目前此作品已被中央军委办公厅三座门接待处收藏并悬挂于军委常务会议室。 结束了三座门的绘画,先生于 7月30 日前往天安门城楼继续创作挥毫。曾思德先生在天安门所创作品《春意盎然》为玉兰牡丹图,纸本高110 cm,长365 cm。娇艳的牡丹国色天香,素洁的玉兰清香悠远,六只八哥雀跃歌鸣,一派春机盎然之景象,给人以灵动趣味。一艳一素,一浓一淡相互辉映,笔墨奔放,韵味细腻,神形毕现。千株牡丹竞相开放,万朵玉兰素洁含芳,花团锦簇、香云缭绕。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一一尽显。整个构图布置精当,笔墨秀润,用色明亮,欣欣向荣,似娇蕊伸手可抚,似沁香俯身可嗅。由先生所画玉兰便不难看出其心地之洁、气骨之清、画思之巧、运笔之妙。用笔蕴藉含蓄,运墨淡雅清新,得画中三昧,入墨法真韵,可见其早年藉古研习之深。而后,先生又写雪竹图《清韵流芳》,高140 cm,长265 cm。其构图慎密,清秀淡雅。清雪凝物,银装素裹,穿插互見,神清力健,独傲蒼穹。矗立处寒凝凑雪,耸立处具凌霄之态,凌云处有虚怀之德,叶劲刚健似剑锋,挺拔巍峨,尽显君子气节。画面清净恬淡。目前玉兰牡丹图《春意盎然》和雪竹图《清韵流芳》均被天安门收藏,并己悬挂于天安门城楼陈列展出。 尔后先生又创作的红梅《九原春色》和白梅《淡墨画图横玉影》。红梅《九原春色》,作品纸本,高 140cm,长 245 cm。千万朵红梅怒放,古树苍枝,树干斑驳,气势雄健, 焦而湿润,浓淡相宜,整个画面用笔沉稳,自然清新。布局虚实疏密,变幻莫测,露藏开合,张弛有度。整体意境高古,神韵悠远,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气息。白梅图《淡墨画图横玉影》作品纸本,高120cm,长 245 cm。画面干净利落,在一提一按间隐隐看到先生作画时的感情变化。清辉淡月下数株老梅旷野矗立,横斜相映,远近排比,相得益彰,韵味十足,给人于笔随心动,才思敏捷,心随手应,一气呵成之感。此画采用了冷色调,取其神而弃其形,更显明快、淡雅,同时又不过分使用对比,营造了统一和谐的效果,达到了自然物象与自我感情色彩完美融合的境界。两幅梅花作品先生都有勾勒墨点,突出其“精、气、神”。着色熏染,过渡匀称自然,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各有生机而妙含天趣。借物寄情、缘物写心,将主体精神寄托于画笔,表达出无限情思。红梅作品《九原春色》已被中央军委办公厅八一大楼收藏,白梅《淡墨画图横玉影》作品已被中南海收藏。 2009年8月曾思德先生又应邀为京西宾馆作画《墨梅》,作品纸本,高98cm,长180cm,被收藏。9月为人民大会堂创巨幅作品《墨竹》清风亮节图,作品纸本,高140cm,长 365 cm已被收藏。同月为庆祝建国60周年,先生为全国政协作画八尺墨梅图《清气满乾坤》和墨竹图《劲节凌云》二幅作品,高124cm,长 240cm均被收藏。尔后先生应邀挥毫被收藏的单位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署。 2012年8月《墨竹》被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收藏并接见画家无禅 历经了近几年的游历创作,曾思德先生结束了这次北上之旅,所到之处深受收藏单位重视,接待安排周到。先生以优越的成绩创下了四川书画界近代史上川籍画家北京泼墨挥毫作品被收藏数量之最,有力地推进了四川绘画艺术在国内的影响力,亦为川籍画家在中国画史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返回上一页] |